香港生態點

重新思考香港地鐵通風井

地點香港中環添馬公園

建築概念設計:擴道建築設計事務所

設計團隊: 鄧偉堅, 何超明, 錢苑萍, 咸洋, 徐思齊

所有圖片由擴道提供



走遍香港,你會看到許多帶有百葉窗的超大型建築。 這些是香港地鐵系統的通風井。 由於香港地下有龐大的鐵路隧道網絡,港鐵需要大量的通風井為地下乘客提供新鮮空氣,並在緊急情況下去除煙霧。

早些年,這些通風井往往是粗製濫造的結構,但在過去的 20 到 30 年裡,除了一些雕塑設計外,這些通風井並沒有太大變化。 百葉窗尺寸是根據通風要求計算的,所以百葉窗需要很大的面積,並引致非常大的建築結構。






但一定要這樣嗎? 擴道喜歡迎接挑戰,讓我們為這些城市插入物找到了解決方案。

為什麼通風口建築需要這麼大?

如果直接排放,通風井的尺寸相當合理,但是,當您考慮將增壓室旋轉 90 度以進行牆壁排放和使用雙排防風雨百葉窗時,開口尺寸將增加 4 倍原來的尺寸。

我們能做些什麼?

作為我們研發的一部分,我們嘗試了為百葉窗創造更多表面積的想法。 在履行建築法規的同時,我們可以將通風建築分成 4 個獨立的體積,增加牆面的數積。 然後,我們將這些建築物彼此隔開 7m(基於通風建築物的最低間隔要求)。 僅僅這個簡單的重新配置就可以將 15M 高的大型通風建築,整體體積減少到更小的 6.5M 高。





設計是在一個景觀公園裡創造一個空氣淨化、標誌性的通風建築。 通過將通風建築分成 4 個獨立的個體,可以將視覺影響減少至少 50%。 我們可以使建築物呈圓形,不僅可以柔化邊緣,還可以減少每棟建築物的表面積,同時增加百葉窗空間的面積。






自然風與排風分離

為了減少每個單獨的通風口建築物的表面,我們將它們製成圓形像甜甜圈的形狀。 新鮮的進氣百葉窗位於地面以上2.5m的外側,以免干擾公園內的行人。 內排是排氣百葉窗,形成煙囪,中間是二氧化鈦(TiO2)反應板。 通過使用紫外線,廢氣中的二氧化碳與板發生反應,將氣體轉化為水,在空氣重新進入大氣之前淨化空氣











視覺衝擊

我們將我們提案的視覺效果與傳統的通風建築進行了比較,差異顯而易見。 無論您是從公園還是從主幹道觀看,視覺影響都已大大降低。






MiC 與設計、製造與組裝 DfMA

通過將通風口建築物的尺寸縮小為直徑為 15m 的更小的圓形建築物,如果允許海運,它將大大減少組件的數量,易於零件製造,零件可以設計成在工藝能力範圍內,最大限度地減少使用 靈活的組件,易於組裝並消除或減少所需的調整。



外牆處理

我們設計的模塊化立面允許 60% 的空氣流通。 在這裡,我們使用竹林圖案將通風建築與添馬公園融為一體。




景觀整合

隨著建築物的到位,景觀可以設計為完全整合通風建築物。 此外,參考相鄰站點 3 和添馬公園的擬議景觀建築,創建與環境整體的設計是非常合適的。 無論是白天還是晚上,通風建築都將在美學上令人愉悅,並與周圍環境完全融合。